|
从50年前人们使用移动手机第一天开始,套餐就和移动电话的使用如影随形。手机套餐所代表的不只是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契约,它还浓缩和体现了众多信息:它反映了运营商在不同时代变现网络和资源的方式,包括从2G/3G时代的语音短信到4G时代的流量,到5G时代的多量纲多维度;它反映了运营商的定位,是连接提供商,还是连接+娱乐+金融+安全等生活服务的一站式提供商;它反映了运营商的市场重心,是着重相对保守、购买力较强的忠诚客户群体,还是拥抱流量、崇尚自由的学生极客年轻群体;它反映了迎接市场竞争的策略,包括主力套餐的定价和主动或被动调整的不同路径。 2004年:语音短信,经典年代 2004年1月初,英国卫报报道过去一年的短信收发又破新高(如图1)。彼时SMS上头条是家常便饭,手机套餐主打语音(如图2),而且可以基于时间(周末/晚上),基于地点(国内漫游与否),基于通话号码(网内与否)多维度定价。 那时,全球有14亿移动用户,相对64亿的全球人口数量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全球移动总收入接近4500亿美元。当时销量最好的手机品牌是来自芬兰的诺基亚(如表1),离苹果第一代iPhone面世还有三年多。而在遥远的东方,刚刚加入WTO的龙的传人正撸起袖子加油干,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和周杰伦的七里香闯进全国的各个校园、神州行随着葛优的手机下沉到神州的各个角落。
|